DSQ防御方式问卷

心理量表
拾棠心理测试

DSQ防御方式问卷(Defense Style Questionnaire)是由加拿大心理学家M. Bond于1983年编制,并经过多次修订(包括1986年和1989年)的一种自评问卷。该问卷旨在全面测查个体的防御机制特点,涵盖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多种防御方式,对于了解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量表结构

DSQ共包括88个条目,涉及广泛的防御行为,可以分为四个主要分量表:

  • 不成熟防御机制:投射、被动攻击、潜意显现、抱怨、幻想、分裂、退缩和躯体化等。
  • 成熟防御机制:升华、压抑和幽默等。
  • 中间型防御机制:反作用形成、解除、制止、回避、理想化、假性利他、伴无能之全能、隔离、同一化、否认、交往倾向、消耗倾向、期望等。
  • 掩饰因子:这是指受测者为了制造较好的社会形象而不能如实做答的倾向。

DSQ是一个自评问卷,项目采用九级评分方法。具体地,每个项目都有从“完全反对”到“完全同意”的九个等级,受测者需要判断自己是否赞同每一项目中对自己行为的描述。

适用年龄

DSQ的使用年龄并没有严格的限制,但通常适用于具有一定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的个体。

对于文化程度较低的受测者,可以由心理咨询工作人员逐项念给他听,并在他们填写时给予指导,以确保理解并准确作答。

应用领域

DSQ防御方式问卷在心理健康评估、心理治疗与研究、教育与职业咨询、社会服务与管理以及临床与科研结合等多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1. 心理健康评估

一般人群心理健康筛查:DSQ问卷适用于正常人,通过评估其防御机制的特点,可以初步筛查出可能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人群,为进一步的心理咨询或治疗提供参考。

精神障碍患者评估:对于各种精神障碍患者,DSQ问卷能够提供关于其防御机制使用情况的详细信息,有助于精神科医生或心理咨询师了解患者的心理防御模式,从而制定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 心理治疗与研究

治疗效果评估:在治疗过程中,DSQ问卷可以用于评估患者防御机制的变化,从而了解治疗效果,为治疗方案的调整提供依据。

防御机制研究:DSQ问卷为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提供了研究个体防御机制的有效工具,有助于深入探索防御机制的形成、发展及其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3. 教育与职业咨询

学生心理健康指导:在教育领域,DSQ问卷可以用于评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特别是其应对压力和挑战的防御机制,为学校和教师提供心理健康指导的依据。

职业心理咨询:在职业咨询中,DSQ问卷可以帮助咨询师了解求职者在面对职业选择、工作压力等方面的防御机制,从而提供更加针对性的职业指导和建议。

4. 社会服务与管理

危机干预:在危机干预领域,DSQ问卷可以用于评估个体的心理防御状态,为危机干预人员提供制定干预策略的依据,以减少危机事件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

组织管理:在组织管理中,DSQ问卷可以用于评估员工或领导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防御机制特点,为组织提供团队建设、领导力培养等方面的参考。

5. 临床与科研结合

临床诊断辅助:DSQ问卷可以作为临床诊断的辅助工具,帮助医生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支持。

科学研究:DSQ问卷在心理学、精神医学等领域的科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探索人类心理防御机制的本质、发展规律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提供了有力支持。

DSQ中的24个防御机制介绍

防御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焦虑,但它也可能使人看不到真实的状况,因此,对心理健康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不成熟的防御机制严重歪曲了对现实的认知,对心理健康弊远大于利,而成熟的防御机制对心理健康则是利大于弊。

不成熟防御机制

不成熟防御机制往往严重歪曲了对现实的认知,对心理健康弊远大于利。DSQ问卷中涉及的不成熟防御机制包括:

  • 投射:将自己的不良情感或动机归咎于他人。
  • 被动攻击:以间接或隐蔽的方式表达敌意或不满,如拖延、遗忘等。
  • 潜意显现:在无意识中将内心的冲突或欲望以象征性的方式表现出来。
  • 抱怨:频繁地表达不满或责备他人。
  • 幻想:过度沉溺于不切实际的想象,逃避现实。
  • 分裂:将他人或事物绝对化地分为好或坏,无法看到其复杂性。
  • 退缩:面对困难或挑战时选择逃避或放弃。
  • 躯体化:将心理问题转化为躯体症状,如头痛、胃痛等。

成熟防御机制

成熟防御机制对心理健康利大于弊,有助于个体更好地适应环境。DSQ问卷中涉及的成熟防御机制包括:

  • 升华:将内心的冲动或欲望转化为社会可接受的、具有建设性的行为。
  • 压抑:将不愉快的记忆、情感或冲动抑制到潜意识中,暂时遗忘。
  • 幽默:以轻松、诙谐的方式化解紧张或尴尬的局面,减轻心理压力。

中间型防御机制

中间型防御机制介于成熟与不成熟之间,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但也有其局限性。DSQ问卷中涉及的中间型防御机制包括:

  • 反作用形成:对某种情感或行为的过度反应,以掩盖真实的感受或动机。
  • 解除:通过某种行为来消除内心的紧张或不安。
  • 制止:有意识地抑制自己的冲动或行为,以避免不良后果。
  • 回避:避免面对可能引起焦虑或不安的情境。
  • 理想化:将他人或事物过分美化,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
  • 假性利他:表面上表现出关心或帮助他人的行为,但实际上是出于某种个人目的。
  • 伴无能之全能:一方面表现出自卑和无能,另一方面又幻想自己具有超常的能力。
  • 隔离:将某些情感或记忆与自我意识隔离开来,以减少痛苦。
  • 同一化:通过模仿或认同他人来寻求归属感和安全感。
  • 否认:拒绝承认某种不愉快的事实或情感。

什么是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Self-defense Mechanism/Defense Mechanism),也称自我防卫机制,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它是指个体面临挫折或冲突的紧张情境时,在其内部心理活动中具有的自觉或不自觉地解脱烦恼,减轻内心不安,以恢复心理平衡与稳定的一种适应性倾向。心理防御机制是大脑保护我们远离各种不愉快的想法和感受的一种重要方式,是自我受到超我、本我和外部世界的压力时,自我发展出的一种机能,即用一定方式调解、缓和冲突对自身的威胁,使现实允许,超我接受,本我满足。

相关测试